2)第14章 014 通过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府上下都没了借口,若是中式者再少,由府至县都要面上无光。

  这才有了丁氏、茅氏等族学多招学童的说法。

  ……

  此刻柳贺交了号牌,便被领入一间空房内。

  房子结构与通济社学相当,只是面积稍小了些,房中悬挂着一面孔子画像,堂下,一位儒生装扮的中年男子正坐着,见柳贺入内,他目光往柳贺身上移了移。

  “见过先生。”

  对方轻轻点头。

  此刻柳贺报名时填写的生平、籍贯及学业等的一页纸已到了对方面前,对方看过之后,问道:“依你所写,你十三经俱已读完,便先考你的经学。”

  十三经便已将四书五经包含在内,报考丁氏族学的学童中,通读四书五经的也不在少数,只是学童们读是读了,掌握程度却因人而异,因而需要再加考校。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后一句为何?”

  “贼贤害民则罚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对方问一句,柳贺不需多加思考,便能将其所问答出。

  虽然一问一答只考验了柳贺背书的能力,可十三经一共六十多万字,便是中年儒士也是取了书来,再以书中之句问柳贺,柳贺却能对答如流。

  之后,中年儒士又来考校柳贺墨义,考墨义时,难度要比抽问时简单了一些,毕竟十三经中有《周礼》、《尔雅》等篇章,并非四书五经的范畴,学童们掌握浅些倒也正常。

  可即便如此,能通过中年儒生考校的学童却并不算多,许是因为他的考校有些偏的缘故。

  “再考你一道。”

  中年儒士抽出一张纸,纸上已有一行字——“拟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诏”。

  在科举考试里,这属于第二场的范畴,诏诰表一道。

  对于柳贺这个年龄段的学童来说,这属于超纲的范畴,却足以证明丁氏族学招生的严苛,毕竟通济社学眼下还在学《幼学琼林》、《三字经》等,丁氏族学的学童们却已需通读十三经了。

  柳贺恰恰在前一日看过诏诰表判语等内容,孙夫子列的书单实在太广,即便他每天都读,依然只能挑出其中的重点,但柳贺如今记忆力惊人,任何篇目只要他读过两遍,内容就不在话下。

  他提起笔,当场作了一篇举贤良的诏。

  中年儒士将柳贺文章收起,内容未看全,对柳贺的字倒是挺满意,柳贺的字眼下火候还未到,但一笔一画足见用心之专。

  丁氏族学建立未满百年,但丁氏兴学之风却自洪武年起,族中有少年神童,也有日日读书不辍最终成学者,可无论天赋如何,一个勤字,一个诚字却是读书必备的品质。

  再去看柳贺所写的诏,虽文采不显,却也端正持谨,格式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