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七章 假名_万峰栾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了,你以为我和你开玩笑呀。”

  “我下车的时候看了一下列车时刻表,七点四十有到渤海的普快,咱们就坐那趟车走。”

  七点多钟,蒋明收摊后回家匆匆收拾收拾后就和万峰出门了,在候车室待了半个小时后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在哈宾上车,车上还是有很多空座位的,万峰和蒋明占了两个靠窗面对的位置,一路聊着天。

  八一年的夏季火车上是最清闲的,那时也没有什么旅游热,满车厢也没有多少人,除了公事公干的人以外就没有多少闲人了。

  这种状况到八五年后就有了变化,旅游的人开始增多,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旅游季。

  “老侄儿,你说国家的政策出现了松动,会不会再发生变化?”蒋明略显担心地问。

  “一个新的政策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些反复是很正常的,但大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只要我们小心点谨慎点,别瞎嘚瑟就不会有什么事儿,到八四年以后形势就会好转。”

  政策是当然有反复的,万峰可没忘记明年以八大王为首的全国范围内的抓投机倒把事件。

  在这次抓投机倒把罪的浪潮中,纹州有八个个体户成为了反面典型,其中规模最大的胡静林竟然跑到座山雕的故乡隐藏了两年。

  直到八四年国家出台一号文件,保护个体户的劳动成果这件事儿才风平浪静,但是这次事件造成的影响还是影响了很多年。

  直到九二南巡之后,个体专业户才真正地安下心来。

  正因为此,他的服装厂现在是以集体的名义挂靠在洼后的名下,就是为了应对这次浪潮。

  “就怕政策三天两天的变化。”

  “像咱们老百姓干点什么就怕出现政策变化,经不起折腾呀。”这时和蒋明同一个座位的三十多岁的人也发出了一声感叹。

  这人一身标准采购员的打扮,最显眼的是上衣兜里别了三支钢笔。

  “这位叔,您这一身打扮可不像老百姓,倒像是国家干部呀。”

  那人自嘲地一笑:“我可不是什么干部,只是个小小的采购员。”

  这人一口北方口音,应该也是北三省的人。

  “您在什么单位工作?”

  “常拖一个下属的配套厂。”

  常春拖拉机厂!

  “常春的?”

  那人点头。

  “好单位呀,只是您一个铁饭碗的人怎么也会有这样的叹息?”

  “唉!我家在常春郊区住,家里人口多,我也想干点什么可是心里老不踏实。”

  “叔,那么常拖的一些产品到时候找你能买到吗?”

  “你要买拖拉机可以找我。”

  买拖拉机当然不会去找你们了,常拖生产的28拖拉机马上就会淘汰,改型的拖拉机好像还没开始投产,它们生产的小型拖拉机还得四年才能上市,到时候我们的拖拉机估计都打出天下了。

  万峰眼珠转了几转:“叔,能不能把你姓名,单位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给我,说不定过些日子我们会有公事上的往来。”

  对方很痛快地写了公司地址个人姓名和工厂的电话号码。

  对方姓滕,叫滕飞。

  “小兄弟,我听了你几句对话,发现你对很多事情很有独特的见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阳。”万峰随口胡诌了一个名字。

  蒋明奇怪地看着万峰,不知道万峰为什么说了一个假名。

  滕飞并没有到常春下车,几站过后就在一个县城车站下车了。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