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千头万绪_灭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匠作坊,这些事情尽管安排妥当,他还没有空余的时间,为西宁寻找新型作物的事,又面临着选择。

  要不要派人去寻找红薯等新型作物的问题,他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派出自己的人手,原本指望着穆青山,但穆青山是商人,什么时间去江南还说不定,就是去了江南,也会以商业活动为主,绝不会集中力量帮着寻找。

  这些新型的作物,可是李自成的命#根子。

  西宁的粮食,一定要给自给,李自成才会放心,当然,仅仅自给还远远不够,如果西宁也像陕西一样,闹起灾荒,那这些作物就是稳定民心的重要保证。

  此外,陕西现在已经闹翻了天,万一盗贼闯入临近的西宁怎么办?是将他们驱赶回去,还是收留他们?

  驱赶回去的话,等于绝了他们的生路,但收留他们,让他们活下去,就得有足够的粮食,否则西宁必将成为新的盗贼作乱之地。

  李自成盘算过了,如果西宁有足够的粮食,哪怕是红薯这种粗粮,到时候可以从就近的陕西招揽人口,无论是发展农业工商业,还是扩充军队,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毛太祖说得太经典了:人多力量大!

  在派出的人选上,李自成仔细斟酌,最后选中了任二喜。

  任二喜做为亲兵小旗官,当何小米不再身边的时候,就是由他来服伺,尝到了当亲兵的甜头,这厮应该已经真正归心了,用起来放心,而且,几次出场,也是中规中矩,在不是特别的危险的场合,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还有一点,任二喜是西宁本地人,家中不仅有婆姨孩子,爹娘双亲还健在,他们都是留在西宁的人质,如果他要卷走银子,去外地安家落户,婆姨可以重娶,孩子可以重生,但爹娘却是无法复制,在以“孝”立国的大明,除非是丧心病狂,任何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会丢下自己的爹娘。

  正月十五这天,李自成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加上四名亲兵随行,离开西宁向东南而去,临行前,李自成担心作物在江南有不同的名称,便将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果实、秸秆的形状,都画在纸上,方面任二喜寻找。

  李自成特别交代,只要得到这三种作物,不拘多少,当然,能多点最好,种子越多,繁殖起来越快,能尽早进入百姓的餐桌。

  送走了任二喜,李自成在正月十六日的上午,准时来到学堂。

  十名合约上的学子,加上孙林、陈秋蝶、穆思蓉三名编外学子,全部端端正正,等着李自成开课。

  第一节照例是语文,李自成已经教完了拼音,简单复习下,便将检查这些学业的事,交给孙梦洁、李丹,孙梦洁已经常驻后衙,但下午的时候,还是有时间去学堂转转,李丹更是与学子们吃住在一起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