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_灭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障军队的粮饷供应,但这样一来,西宁军就会完全暴露在朝廷的对立面。

  虽然李自成极不情愿,但这样的时刻,迟早还是会到来。

  他决定正视这个问题。

  至少要将框架搭起来,现在的西宁地区,基本上就是藩镇,只不过没有打出旗号,除了军队,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李自成沉思片刻,终于有了大致的思路:建立真正的西宁军。

  也就是说,要突出西宁军与其它军队,与朝廷军队的不同,现在的西宁军,军律算是一个特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为西宁军的军律,至少比朝廷的军律通俗易懂,士兵们并不识字,没有文人那种咬文嚼字的习惯。

  此外,还得有军旗、军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西宁军。

  军旗绝对不能使用大明的龙旗,必须淡化皇权,突出西宁军的血性——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勇往直前,藐视困难。

  军服似乎已经有了,他当日设计了一种迷彩服,除了让士兵们着装整齐,主要是为了替换马有水部士兵的明光铠,将生铁节约下来,用于制造步枪,没想到现在倒是用上了。

  军队还是以现在的七大百户为框架,而西海水军暂时只能算是辅军中的辅军,至于将来如何发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才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梅之焕说得没错,自己的确不能永远顶着千户官的头衔,否则,下面的军官头衔就会上不去,这不仅造成军队实际上的编制超员,也会影响军队的正常管理,甚至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西宁军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卫所肯定不行,这种府兵制早已成为大明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它绝不会在西宁获得重生,农耕民族不同于游牧民族,无论用如何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去管理,半民半军的府兵,都不会有太强的战斗力。

  李自成想过大汉、大唐、大宋的军事体制,甚至“岳家军”、“戚家军”都在脑中过了一遍,结果还是不是不满意。

  在思考大明军事制度时,他的脑中蓦地划出一道闪电:都督府!

  李自成心目中的都督府,却是不同于大明的“五军都督府”那种纯军事机构,倒有些类似于大唐立国之初的体制。

  他希望的乃是军政合一的都督府,也就说,都督府下设各种军政机构,可以将西宁军目前的军、民、商事务一并囊括进去。

  大明“五军都督府”为了分权、制衡,常设左、右都督,而西宁军的都督府,只有一名大都督,自然是他李自成,大都督不设品级,也可以说品级无上,是西宁军的最高军政长官。

  将来各个百户再要扩军,或是主官升职,就不会再受到制约了。

  这个大都督府叫什么呢?

  李自成目光在室内扫视着,忽地看到汤若望编写的科学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