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4章 闻所未闻_灭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直到次日傍晚,亲兵们方才全部返回,虽然不能确定是否有合适的邻居点,不过,他们告诉李自成,桐梓驿站的东岸有螺圈岩沟等三条小河,西岸则有一条巨大的河流——松坎河,河流附近,都有面积不等的平整土地!

  有平整的土地,又有淡水,难道不能种植庄稼?

  李自成立即返回遵义,在路过桐梓县的时候,他召见了知县谭庐,让他在本县选址,增加三、四“里”,除了桐梓驿站、松坎驿站,另外的一、两“里”,让他根据地形地势做出选择,最好能开辟出官道。

  过了桐梓县,官道上又是极为忙碌,遵义本地的战俘,分做三组,正在桐梓县与遵义府之间浇筑水泥大道,初步估算,大约完成了总里程的六成。

  李自成心中甚喜,按照这个速度,从巴县至遵义县的“川黔古道”,最多明年六七月份就会完工,战俘们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沿着“川黔古道”,将水泥大道扩展至东西两侧的绥阳县和仁怀县,时间基本上足够。

  至于以后再要拓展,恐怕就要支付酬劳了,除非有新的战俘……

  回到遵义府,李自成见府城内外,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心中十分高兴,播州宣慰司,除了最初的大唐时代,以后一直是中央之国的毒瘤,几乎就是国中之国。

  土司们打着归顺中央之国的旗号,实际上就是当地的一方诸侯,不但掌控着经济、民政、司法大权,还有自己的军队,连军事上都是独立于中央之国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闹出叛乱、独立的闹剧,让当时的朝廷不厌其烦,稍有不慎,就要可能像安南那样,取得永久的独立。

  最近播州的杨化龙叛乱、永宁的奢崇明叛乱之后,大明朝廷在镇压了叛乱之后,都是趁机实行改土归流,在两地废除土司制度。

  李自成估计,中央之国并非不想永久解决土司问题,但常常面临着北方、西北方向游牧民族的压力,实在腾不出足够的力量,这才与土司们达成暂时的和平。

  但中央之国一向多事,即便处于大一统王朝时代,也难以彻底根除深山中的土司、教化当地的百姓……

  如果能一劳永远地解决土司问题,将当地真正纳入汉地,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他这次在遵义府(播州宣慰司)、永宁府(永宁宣抚司)大肆浇筑水泥大道,就是以军事为先导,通过经济、交通等手段,探索彻底解决土司的法子。

  当地人口太少,这些地区浇筑的水泥大道,短时间内很难在军事、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一切都是为了消除土司的影响。

  有大量的战俘做为最廉价的劳动力,浇筑水泥大道的费用,也会降到最低,战俘们只需提供一日三餐,顺带着还能在他们当中传承天主,只要这些战俘将来归为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