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2章 许以你官职,是为我的子嗣设想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刘守文伏拜在地上歌功颂德,李天衢面色平静,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个燕王的长子能力平庸,当初为了打败刘守光还曾引契丹诸部进入燕地,李天衢自然对他十分不喜,思付他是被逼无奈才将横海军藩镇拱手送上,以后也不必许于其什么高官厚禄,而且以刘守文的能力而言,他也很难再兴风作浪,是以打发这厮以后做个富家翁便是了。

  至于随着刘守文一并降从的孙鹤、吕兖等幕僚属臣。那孙鹤看来归降之意心诚,本来按他原本的命途轨迹会降从于刘守光,结果却因力谏其断然不可称帝而被剁成了肉酱...所以此人有一定的见识与能力,改换门庭后以死谏言的事既能做得出来,让他才尽其用,应该也能尽心尽责的做好其本职差事;

  而李天衢目光一乜,很快的又落在了矗立在一旁的吕兖身上,眼见他板着张脸仍有些忿忿不平...李天衢遂冷笑一声,出言问道:

  “你便是横海军节度节度判官吕兖?若是刘守文不肯降从,想必你也要抵顽抗到底,也断然不肯降从于朕吧?”

  吕兖闻言毫不胆怯,他听李天衢询问,躬身施礼的动作倒仍显得有些生硬不自在:

  “陛下既然垂询,微臣自当直言!昔日唐朝太宗皇帝有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微臣蒙受刘节帅知遇提携之恩,本当至死效忠于横海军,只是时局如此,终究不能延续燕国刘氏基业,遂也只得与刘节帅一并降从。

  而陛下所言不差,倘若刘节帅仍不肯降于贵国,纵然是螳臂当车,微臣也必然要抵死抗争到底!”

  吕兖此言一出,也登时惊得刘守文、孙鹤神色立变,并朝着他猛使眼色。然而李天衢闻言冷哼一声,却长声说道:

  “你虽是因君主归降,也只得降从于朕,可如今这般世道人心不古。纵然是权掌一方的节度君王,失势之时树倒猢狲散,能效死以近臣节者也是越来越少了...而你忠于刘守文不畏身死,这份忠心,的确也是难能可贵了。”

  吕兖以为自己直言相告,也必然会惹得李天衢不喜,可是却听对方说自己忠心可嘉,他也不由微微抬起头来,诧异的打量李天衢一眼,随即自谦说陛下谬赞过奖时的态度,似乎也多了几分敬意。

  凭心而论,李天衢对这吕兖的印象也好不到哪去。毕竟他在唐末五代时节的史书上留名的第一个原因,本来会是在死守横海军藩镇沧州治所的战役中设立宰杀务,屠杀城中男女老少充当军粮,也要力抗死守到底。

  但是吕兖的行径,却与秦宗权、孙儒、李罕之之流纵兵掠人为食的暴行却又有所不同。历朝各代被逼到了绝境中的,有汉末时节力抗袁绍的臧洪、唐朝中期死守睢阳的张巡...等都曾在城内粮秣绝尽之时,做过杀害黎民百姓充当军粮,也要死守到底的事例。结果他们都是被冠以忠臣义士的头衔,在后世的名声也都甚好。

  而吕兖却是因为死忠于刘守文这么个不成大器的君主,所以后世对于他的评价显然要比张巡、臧洪等人差得太远。然而他之所以在五代史中留名,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吕兖的治政能力虽然未必高到哪里去,可是他的儿子吕琦为后唐效命时最早看出石敬瑭要借助契丹之势谋反,并且提议与契丹和亲修好,而险些致使石敬瑭谋反篡位事败,从而有机会使得中原王朝不会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名臣。孙子辈吕余庆、吕端,则会担任赵匡胤的幕僚佐吏,成为宋朝初期贤名流传于后世的贤相能臣。

  所以留得刘守文那厮的性命,再尽量拉拢吕兖能够认命为己方势力所用...李天衢还是出自于为自己的子孙后嗣招聚贤才的目的。而好言安抚勉励过横海军一众降从人等过后,李天衢也不禁又思付起来:

  我处心积虑的网罗在这个时代文物出众的英杰人物,以后这个终究要完成大一统的国家若想长治久安,以后的人才储备,从现在开始便要未雨绸缪了。只不过...能臣猛将后继有人,我的那些子嗣,到底谁才真的有能力挑起大梁?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