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找不到的优越感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所言,也并非全错啊,哈哈。”

  杨华已然无语,虽然泰山并不知道镜面曲率这个词,但已经说中其规律。这真的是蒙昧的春秋战国时代吗?为什么自己丝毫没有智商上的优越感呢?

  “这个东西好,我喜欢。终于可以在师兄弟面前出出风头了,华子你看。”泰山拉住杨华,神神秘秘的递过两块凹透镜。

  杨华接过一看,一脸不解,在泰山的指点下才注意到,镜片的棱面,居然有几个米粒大小的字:泰山亲制。

  泰山扬了扬手中的宝贝,极是得意:“有了这东西,我还能刻得更小。”

  杨华闻言绝倒。

  他这才想起,古时工匠都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记号,这一习惯逐渐演变,渐渐成为各式各样的商标,风行数千年不衰。

  普通工匠由于地位太低,是没有资格留下自己的名字的。可这并难不倒他们,各种不起眼的地方,又或夹杂在作品原本的图案之中,反正得留下自己的印迹。

  杨华并不介意泰山这一“恶习”,只要不破坏镜片的结构和成像效果,就由他去吧。“此物虽然神奇,但也无甚大用,你要它何用?”高石子不作痕迹地将杨华给自己的凸镜塞入腰间的布囊中,颇有些疑惑地望着杨华。他当然也有工匠们的“传统习惯”,不过墨家讲究光明正大,唯恐自己的标记不被人清楚看到,所以对于泰山这种得意于让人寻找记号的嗜好,他并不是很认同。

  而且墨家相对来说名气大一点,高石子更是做过卿士、见过世面的人,一般的作品还真不屑于留下记号。至少在目前看来,杨华这些镜片连一般都够不上,高石子自然提不起兴趣。

  也幸好如此,否则按墨家的风格,镜面就难免会遭到破坏了。

  “单独用确实没什么大用,但它们组合起来可就有大用了。”杨华挑选了一块凸镜和一块凹镜,画了一个望远镜的图形。

  他画的是一个伽利略式望远镜,由一个凹透镜作为目镜和一个凸透镜作为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本来他打算自己来做这最后的成型工序的,看了二人的手艺之后,他还是放弃了。

  一来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抱信心,光是一个没什么难度的火炕便做得不伦不类,相对更加精密的望远镜就更不用说了;二来他观察高石子和泰山的言谈举止,都是重信诺之人,想必不会随便泄露。

  他的顾忌并非毫无缘由。

  苌弘设射貍首之事何等隐秘,居然会被记于史书,虽然其细节已被掩盖,但仍足以引起杨华的警惕。

  作为当事一方的苌弘和周王,没有任何理由宣扬此事;王室的卫兵和小吏,想来也没机会在那个信息传递极为闭塞的时代将消息透出,他们也不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

  最大的可能便是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