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小水坝大作用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生战争,而一场大战甚至能延续数年之久。农业生产的提高,便是支撑这一系列变化重要原因之一。

  有了前面的经验,修筑三座水坝的壮劳力虽然大大减少,但由于加入了更多人手,建造速度却并没有慢下来。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三座水坝的主体均告完工,剩下的便是配套设施的修建和一些零碎的工程。

  杨华终于松下一口气,宣布停工三天,庆祝新年。

  这个时候的新年与后世并不相同,没有除夕,没有爆竹,也没有春联,最主要的活动便是祭祖。一般来说,人们都会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围猎活动,将打到的猎物当作祭祖的牺牲。于是这个时代的春节,在很多的地方被称为腊祭:腊月祭祀告天,以其来年丰收。当然,围猎一般来说主要还是贵族们的活动,普通百姓就没有这种闲情逸致了。在腊月里,大多数人只能选择窝冬,将难以过冬的牲畜宰杀腌制。

  生活宽裕点的,会拿出一年劳动的成果犒劳家人,拜访亲友。日子过得紧的,便只能足不出户,窝在家里尽量减少消耗,祈祷祖先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

  杨华也在族老家第一次参加了家族的祭祖,五服之内的亲戚倒也有十来家,由于这段时间杨华的表现,众人都对其极为热情,特别是族老,连连感慨本族中兴有望。

  杨华也借此机会了解到自己家族的历史,说起来也算是极为显赫的,往上数七代,祖先也是周天子的嫡子,可惜是次子。按辈分来排,自己和当今天子也是同辈的。嗯,相比于其后那个被称为刘皇叔的人,自己还要正宗得多吧。

  或许是历代天子的播种能力都太强了,衰落的周王室实在撑不起自己这庞大的姬姓后裔。东迁之后,宗室成员顶多管两代,不管嫡庶,只要没能继任天子或担当要职,两代之后便只能自食其力,沦为平民。

  杨华这一支早就沦为旁枝,连用姬姓的资格也没有。这个时代的姓,也只有诸侯才能用,比如鲁、燕、晋、魏、吴、卫等国,都是姬姓。

  但若不是这些诸侯、贵族的嫡系,同样是没有资格拥有姓的。比如鼎鼎大名的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稍一推测更可知道,他也是来源于卫国的公族,同样是姬姓后裔。只不过庶出旁枝,只能投往他国从小吏做起。

  杨华倒没有心思去和周王室攀亲,他本就打定主意,一有机会便离开这个破落的王城,寻找一个既安全,又有机会施展才能的地方。

  若是有可能,他还是希望可以达成后土的期待,就算不为了回去,谁心里能没有建功立业之心呢,特别是在他这个年纪,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杨华目前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改善生存条件上,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还谈什么其他。

  祭完祖后,杨华便直接回家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春节并不怎么像个节日,特别是在这样的穷乡僻壤,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供他闲逛观赏的。立春之后他便得和一众小吏们返回王城“上班”了,他还有大把设计没来得及实现,实在是浪费不起任何的时间。

  一回到家里,他却被院子里的情形吓了一跳。

  由于各家都有了火炕,还分到不少铁制农具,往年冷清寂静的村庄,今年显得格外热闹。

  各家祭祖之后,村民们纷纷带上礼物前来向杨华及高石子和泰山致谢。说是礼物,其实也就是各家所藏的农产与野味,一小袋粟米、几个烙饼、一串萝卜、半只野鸡……各种各样的礼物堆满了杨华的院子。

  杨华和高石子开始还纷纷推辞,可是村民们总能抽空放下礼物便跑得无影无踪,甚至有些人直接从院外扔进来。无奈之下,只得将接待大任交给来者不拒的泰山,自己则拉着高石子回屋子商量下一步的细节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同甘共苦,高石子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也不再喊打喊杀了,反而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助手,协助完成种种设计。所以杨华准备在自己返城之后,让高石子和泰山留在村里,带领村民们继续完善自己的一些设想,真正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