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收下了,第一个专业团队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数,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得到精心照料。

  这样的模式他现在连想也不敢想,要想解决他满足温饱的任务,目前只能老老实实从土地上打主意。高石子和泰山虽是巧匠,但对于种地比他实在也好不了多少。而村子里的村民们,严格说来其实也并非农民,都有着各自传承的家学,种地只不过是被逼无奈之举。所以这一群精通种地的好手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杨华完全为这从天而降的幸福欣喜万分。

  各国嫌恶农家,只不过是因为其政治主张,自己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况且村子里每家都有上百亩的土地,只不过大多都是坡地,劳力不足的情况下完全没办法耕种。但现在却不同了,如果把坡地变成良田,养活全村加上几十农家弟子完全绰绰有余。反正农家也无处可去,将他们留下来,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再度表示感谢之后,许行向杨华献上了堆肥和梯田两重大礼。早在夏商之时,人们已经发现在草木腐烂的地方,作物长得格外的好,开始了制作肥料的初步探索,并且开始使用绿肥和粪肥。不过由于不得其法,所以并没进一步的发展,再加上广种薄收,普通农夫哪有精力去研究这些。

  孟子曾说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也就是说,一个农夫耕种一百亩土地,全部都施肥,即使是最上等的农夫,所收获的粮食也只能供养九个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是何等低下。像杨华这样的王城小吏,每家虽然都分到了上百亩甚至更多土地,但适合耕种的也不过一二十亩,所以众人的生活才会过得如此之艰辛。

  农家却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了探索,获取了简单地制作肥料的技术,其实也就是让肥料充分发酵,使得农作物能更好的吸收其中的养份,比起直接将粪便、绿料抛洒在地里,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这也是他们耕种的效果远胜他人的秘诀。只不过这一重大革新,因为农家倍受冷落,所以并没能在当时流传开来,更不用说传承下去并不断革新改进了。

  至于梯田,其实一直存于许行的构思之中。因为他的经历坎坷,除了在滕国那段日子,那些适合耕作的平地根本轮不到他去打主意。因此,他便开始琢磨着如何改造那些难以耕种的坡地,直到见识到杨华那座可以蓄水的水坝之后,才最终思虑成熟。

  虽然梯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不过由于其对排灌系统的高度依赖,并没有成规模的出现。一直到秦汉时期,移居南方的人们才开始在多山之地大量开辟梯田,这还是得益于南方多雨的气候。相比与平地,梯田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力。不过对于杨华他们这样坡多地少的人来说,却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