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给老子的礼物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事,把自己那点钱预算得七七八八后,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藏室的完整书籍全部被当作了陪葬品,虽然这些书他都已经看过,但仍然感觉阵阵心痛。整个守藏室五年的心血,就这样被毫无用处的埋入地下,其中很多书籍甚至是唯一仅存的。如果不考虑老聃这个活书库的因素,大量的典籍便可以算得上是失传了。

  老聃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仍然和往日一样维持着藏室的运转,只不过用来招揽抄书小吏的窝头越来越少,积存下的空白书简反而越来越多。

  很显然,他的日子也开始不那么宽裕了,已经无力支撑这样额外的负担。

  对于老聃的了解,杨华倒还稍多一些。

  根据历史记载,他久居周地,目睹周王室衰败,便离开了周都。在过函谷关的时候,在关令尹喜的请求下,写下了流传不朽的《道德经》。

  若这段记载属实,恐怕就是在老聃无力再支撑藏室的运转之后发生的吧。当然,历史的记录不尽准确,而且由于老聃的身份特殊,很多事情更是众说纷纭,难辩真假。

  相处日久,杨华虽然觉得老聃是个如谜一般难以揣测之人,但却渐生好感。

  此人随性自然,既没有后世一些人理解的那般消极避世,当然也没有神话传说中的那般神通广大。他只是一个学识渊博,对事物有着独到见解之人,努力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强求也不懈怠。

  可惜他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按杨华猜测,一旦哪天藏室不再招募抄书小吏了,那么定然就是老聃离开之际。在这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只要老聃出走,几乎二人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这是杨华所不能容忍的。

  这可是老子!

  老子天下第一哎!

  怎么能够就这样的黯然离开!

  手里有了钱,杨华最初想以此资助老聃继续整理周室藏书之举。

  不过转念一想,且不说以老聃性格会不会接受他的资助,多增加几个抄书小吏对整件事情其实助益并不大。再说了,他又将以何身份和理由来参与其中呢?

  思前想后,杨华决定仿效当初拜苌弘为师,借以拖延设射貍首的进展之法,拜老聃为师,然后以师徒关系协助完成其复兴文化之举。

  在他那个时代,一个人有很多老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了苌弘为师后,就不能再有其他的老师了。

  不过对于拜师老聃,杨华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相比于苌弘,老聃身上的光芒实在太耀眼了。

  他不仅是个思想巨匠,更是赫赫有名的道教神祗,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数千年后仍然引得全球追捧,研究、学习的人遍布世界。

  面对这样一个大神,杨华其实是非常自卑的,自己哪里配当他的弟子。

  不过老聃出走在即,也只好豁出去了,若因自己迟疑而错失机会,那他恐怕会抱憾终身。

  他这次的拜师方法和之前如出一辙,献给苌弘的拜师礼是观星利器——望远镜,而他为老聃准备的拜师礼则为抄书神器——印刷术。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