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 三个老师一台戏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华犯难之际,姬延也是愁肠百结:宫门给人堵了。

  眼瞅着老周王还要四个月才能下葬,但他这个天子就快要做不下去了。天子丧礼之繁杂超乎常人之想,所需费用同样超乎常人之想。

  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念没有按老周王遗命进行人殉,姬延心里多少有些愧疚,所以在其他方面便竭力补偿。陪葬的物品尽量凑足,各种仪式尽量按符合天子身份的排场,这样一来,窟窿就越来越大了。

  最初之时,东周公和西周公还本着尽臣子本份的心态,准备咬着牙包揽这次丧礼的所有空缺部分。可是姬延这样一搞,他们哪里还受得住,天子六玉事件后便开始撒手不管,在姬延多次派出使者后,两公一怒之下不仅表示不再出一个子,甚至将前面赊欠的一些债务挂到天子名下,让商人直接找天子付钱。

  王室衰落,诸侯们已经无视天子,甚至连这次老周王崩逝也没有派使者前来吊唁,反倒是姬延派出的告哀使者纷纷吃了闭门羹。而这些来自各国贵族仆从的商人们,哪里还顾忌什么天子威严,天天派人去催讨新债旧账,他们倒不敢直接冲撞王宫,只是长驻在宫门口不走了。

  天子颜面扫地,唯一忠心的颜氏有心无力,气得大病卧床,再不能理事。刘、单二氏则加紧把家财运往魏国,亲眷仆人也随之而去,只留下空宅老仆应对天子使者。

  无奈之下,姬延也学着秦国那般,发下《求贤令》。文中追慕伐商伟业和往日辉煌,只不过并不敢历数先代之过,以德衰一笔代过,然后强调天命仍然归属周室,望有志之士前来相助,凡能使周室中兴者,不论贵贱,均愿意裂土分封。

  杨华可没兴趣关注这道邯郸学步的求贤令。

  宫门被堵,一众小吏们再不用天天去听事了,干脆偷偷摸摸回家投入到春耕之中。杨华也带着买来的稻种,回到了村子。清由于要值守王宫,不能脱身,杨华便留一下匹马给他,让他一有变动就回村通知,自己则专心春耕,同时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加冠。

  冠礼是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行笄。虽然也有提前或推迟的情况出现,不过大多数人都按照惯例而行。

  贵族的冠礼是极为隆重的,而普通百姓就要简单得多了。“礼不下庶人,为其遽於事,且不能备物。”为什么不要求普通百姓严格守礼,那是因为不仅程序繁杂,而且所需极多,这些根本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得起的。

  杨华的例子却有些特殊,严格的说他还算贵族,但他这一族没落已经数代了,早就入不了贵族之列。他本想草草行个冠礼了事,可是由于之前的表现,几个村的族老都不同意,纷纷表示要按传统举办一次盛大的冠礼。

  几番争执不过,杨华只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