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新的发现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不少担水浇地的农夫。大致了解了一下韩国的水利状况之后,杨华不由心情大定,仅靠拦河大坝一项技术便足以令他在这个时代立足了。

  韩国灭郑并迁都新郑之后,涧河盆地其实已经算是韩国疆土中的边缘地带,其发展水平当然远远不能代表整个韩国。

  可在此之前,韩国曾经一度以附近的宜阳为都,所以对这个近在咫尺又地处要冲的平原河谷地区进行过大力的开发,至少在申不害变法之前,涧河盆地仍然算得上是韩国较为发达的地区。

  即使算不得是水利专家,但韩国的水利设施情况在杨华眼里也是极为不堪的:除了少量沿河而建的引水渠,再没有其他任何的水利设施,稍远一点的平原田地就需要人担肩挑,更遑论盆地边缘的坡地丘陵了。由于多次参加星官大会,苌弘在这方面倒是有些了解。以他历年沿途所见,这其实就是各国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不要说韩国,就连最为富庶的齐国,以国家主导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主要也是用来防止水害,像杨华设想中那种如同毛细血管般遍布四野的灌溉系统还远没有出现。

  对比了一下苌弘印象中的各国水利状况,杨华此前在村里设计建造的水利系统反而更加先进实用,不仅把沟渠延伸到了几乎所有可耕种的田地,蓄积的水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利用。

  怪不得农家会见猎心喜,这套水利系统恐怕就是他们愿意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由于没有再驻留攀谈,太阳初升之时,二人已经走出新安谷地进入涧河最大的盆地。一个长约数里的湖泊出现眼前,一块块平整的田地环湖而建,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曳,湖畔的小丘上赫然出现一座城池。

  这便是渑池了,流传后世的渑池会盟尚未发生,却丝毫不影响杨华对它的好奇:这可是他除洛邑外所见到的第一座城池。

  此时的渑池还叫黾池,因其旁边这片湖泊盛产一种名叫“黾”的虫子而得名。当然,除了盛产黾,这里还盛产谷物,以至于那条注入湖泊的河流被称为穀水。

  得益于湖泊提供的稳定水源,涧河盆地农业生产极为发达,虽然相隔只是数里,新安谷地四处开荒的景象在此已不复再现:能开垦的荒地早就开垦完了。

  没有荒地可供开垦,庶民们却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一条忙碌的人流从城门而出,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林之中,挑着担子的壮年、赶着牛车的老者、背着背篓的妇人、提着篮子的孩童……

  数以万计的庶民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运输大军,正不停地将山林里的矿石运往城里。

  如此繁忙的景象令杨华难以忽视,凑近队伍一看,杨华不由大吃一惊:人们运输的东西除了预想中的铁矿石,其中更有不少煤!

  一直以来,杨华还以为自己是第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