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逆流抑商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主持变法后,直接颁布实行李悝所编写的《法经》,除了增加一条连坐法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秦国对违法行为处罚之重,令天下各国无不感到匪夷所思。轻罪重刑,哪怕只是没有将垃圾倒在指定的地点,也要被处以黥刑,令其背负一生的耻辱。

  其他在列国不过略施惩戒的罪行,在秦国成为断手斩脚甚至处死的重罪也不胜枚举。杨华听得暗自惊心,如此严苛的法令对于他来说简直不可想像。

  原本他还颇因了解到的历史走向而对秦国心生向往,现在看来恐怕要慎重考虑了。他自己倒不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但人总难免会犯错,一旦犯点小错就遭到重刑,对他这样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除了颁布《法经》,卫鞅也如魏国般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激赏军功,并制定了比魏国还要详尽的二十等爵位制度。

  或许是国力尚未达到条件,秦国目前尚未设立像魏武卒那样的职业军队,甚至也没有像韩国那样立即编练新军,仍然维持着平时为农,战时成军的全民皆兵制度。

  除了这些相似之处,秦国变法也有不少与各国迥然相异的地方。

  秦国实行农战为本,商为末的政策。

  齐国大力鼓励经商和发展手工业;魏国则极力鼓励发展“国营”之外的行业;韩国大多数行业都被收归了“国有”,可并不禁止国人取得代为经营的授权。

  秦国就完全不同了,对列国商人倒还算宽松,但却大力限制本国之人从事商业,不仅限制他们经营的范围,还要对其征收极重的商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卫鞅根本不希望秦国还有人专门从事商业,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由国府经营。

  自从齐国以重视商业成为天下首强之后,天下各国对商业的态度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商人的地位仍无法与贵族相比拟,可是经商活动的限制却渐渐放开。

  当然,农战仍然是各国立足的国本,但像秦国这样明确将商置于末业并强力抑制的,可谓独一无二。

  这也是公孙衍的第一个疑惑所在,不论齐魏,能够达到如今这种富强的地步,无不与商贸的发达息息相关。秦国竟然反其道而行之,让他既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危机感,又看不明白卫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肩负犀首的称号,公孙衍一向对自己的眼光极为自信,像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他游历各国以来首次出现。

  杨华又哪里知道其中诀窍,不过公孙衍的话匣子刚刚打开,他还指望着得到更多的信息,若自己一点独到的见解也没有,恐怕公孙衍也会如之前在学宫那般,因找不到合适的交流对象而再无谈下去的欲望。

  想了想,他试着说道:“未见其利,先究其弊。卫鞅既然能成为一国执政主持变法,不会不知道商业之利,他坚持这么做莫非是想先避其害?”

  毕竟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大兴的时代,商贸的重要性杨华又哪能不知道。

  但在他穿越之前,世界上却正兴起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他虽只是略有所闻,却也多少明白一点。全球化当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其弊端同样极为明显。

  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不同国家之间越来越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滚雪球般不断增大的资本力量不仅控制了市场,甚至影响着很多国家政府的决策,操控着战争的起灭,连科技的发展也牢牢地被其钳制、为其服务。

  重商之下,并非天下俱荣,万民同喜。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