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笑谈_红楼之贾府旁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贾凝深深了解这点,因为他学了这些天经义,对一些圣人言语、文章诗赋竟有些熟练,甚至于张口就来。

  ……

  时间飞逝,一夜而过。

  贾凝今日特意请了一天的假,用于休息身体,长时间的高度学习着实令他身心疲惫,所以请假休息。

  几天之后,令贾凝想不到的是,他在考课中作的诗被传了出来,那首诗虽不是什么传世之作,但也属于上佳之流了,值得被人赞赏。

  几日之后,荣府之中——

  这一日贾政坐落于一处庭院,同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等几位清客闲聊。

  贾政轻松的躺靠在檀木椅上,那些门客却不敢于此,只是行晚辈之礼正襟危坐。

  闲聊之中,程日兴谈道:“晚辈近日听闻一首好诗,朗朗上口,意境奇美,颇为生动,又闻署名,竟是老世翁的侄辈”。

  贾政听后喜色颜开,面色透露着惊喜之色,随即好奇的问道:“是为何名,究哪位侄辈?诗的词汇可记着了?”

  程日兴摸了摸胡须,微笑道:“就是那位在中秋诗会上大放光彩的侄辈,名叫贾凝,至于诗词,晚辈早已记下,只听我娓娓道来”。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贾政听其人名贾凝,便觉得理应是他,再听其诗。

  只等他说完,贾政不由连连赞叹道:“果真是一首好诗,当为上上之作,好,好啊!小辈之中当真出了一位诗词大家!”。贾政自知作不得好评,只感觉有身临其境之感,赞不绝口。

  贾政今日所言,在不久之后贾赦却听到了,不由当着丫鬟的面嘲讽起贾凝,连带着贾政也是如此,毕竟私下就算无能骂两句,贾凝他们也是听不见的。

  然而现在的贾政是不知道此事的,当然以后或许也不知。

  此时贾政沉思片刻之后,在门客的马屁之下,他随即专门命小厮请贾凝进一趟荣府。

  此时因为是假余之时,贾凝自然未去书院,要不然贾政今日也不会闲聊休息了,而是在工部之中从事了。

  可惜却令贾政的小厮无功而返,因为贾凝并没有在家中,他去城西拜访刘屿舟了。

  贾政只好遗憾的同自家门客道:“侄儿今日未曾在家中,当是书院中事物繁忙,本想问予一些读书、诗词之道,只得下次再请了”。

  坐于右则的詹光兴致不己,陪笑道:“老世翁不必遗憾,即使下次也无大碍,不如静下心欣赏一番这首诗的韵律”。

  贾政听此顿时来了兴致,笑道:“子亮可评价一二,不作其他”。

  随后詹光便将贾凝的此诗吹捧的“只应天上有,人间无”,最后就连贾凝中秋之时作的诗也相连在一起。

  其他的门客也不甘示弱,将贾凝此人连连夸赞,就差吹捧到天上去了,说什么当朝第一神童,少年诗词大家,当然他们的言语并不粗白,而是颇为文雅,让人听了很是舒服。

  而贾凝也成了贾府中不少主子律律乐道之人了,族中但凡读过两本书的人都对贾凝有些印象,毕竟他也是目前族中唯一能称的上读书人的族人了。

  其中贾敬出家,贾代儒因是老童生,又不能科举,不能算作读书人了,毕竟将要安享晚年的人了,再说出去恐叫人笑话。

  因为只有进了书院,又或考中童生,才算作真真正正的读书人,不是读了两本书就能算作读书人,因为这是周朝默认的不成文的规矩。

  当然这也是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