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观天授时,典范天下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祭天仪式之后,星官大会正式开始。

  入座之后杨华才发现,这星官大会并不是纯由星官们参加的,各国的席位上坐着站着的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代表团。

  魏国自不用说了,除了石申等天文官员及弟子外,外相惠施居然也留了下来,有资格坐着的就有八人,身后还各自有五六名弟子侍从。

  其他各国也不遑多让,人数多在二三十人左右,特别是齐国,数量上更与魏国不相上下。

  这样一比较下来,代表周王室的席位上就太过寒酸了,不仅人数只有仅有苌弘和杨华两人,杨华甚至连坐的资格也没有,只能站在苌弘身后。

  而且两人的位置还被安排在了靠近门口的末座,各国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种安排,天下卑周的心态尽显无疑。苌弘开始还想抗议一下,可环顾四周,所有人都避开了他的目光,只得愤然坐下。

  虽然大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浓浓的政治意味,不过到底是以学术为主,主持会议的惠施致了开场词后很快便转入正题。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身为东道国星官的石申了。

  只见他并不言语,只是举手一挥,一面宽达二十米的幕布便从屋梁缓缓而降,众人先是疑惑,接着便是一阵抽气之声:一幅硕大无比的星图缓缓呈现。

  比起杨华最初在苌弘那里见到的星图,这一幅石氏星图显然丰富了不少,以专业的眼光来看,上面不仅详细标注了近千颗恒星的方位和星官分野,对太阳系内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规律探索也基本成形。

  由于古代的人认为星相和人密切相关,星相的变化更暗藏着天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星图也是密而不宣的。石申此番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出远比各国详尽的星图,其用意实在意味深长。

  当然,这还只是公开版,并不能代表其全部成果,相信其手中所掌握的远不止此。

  杨华对这幅星图并不怎么感兴趣,或许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最先进的了,可相比他看过的那些,又实在算不上什么。

  他心里却生起另一个疑云:春秋战国时期居然就有如此详细星图,为何后世流传下来的星图却又显得那么简陋呢?

  在众人聚到星图前惊叹不已之时,杨华的目光却幕布上来回睃巡。

  赴魏之前,他和高石子、泰山一道设计过代表目前最高纺织水平的斜织机,自然对当前的纺织技术恶补了一番,没看几眼,就让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整块近二百平方米的幕布居然没有一处缝接的痕迹,就像由织机直接一次织出一般。

  这可就不得了了。

  他们仿制出的斜织机虽然不一定能超出齐国的正牌货,但由高石子和泰山这样的匠艺大师出手,水平相差应该不大。

  理论上斜织机经过改进是可以织出长宽都是二十米的布匹,可

  请收藏:https://m.bq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